6/03/2009

欣赏之情

回忆常使人产生欣赏之情。在当时并不美好的变为美好,并不可爱的变为值得留恋。苦恼与仇恨也变得淡然。以这份领悟来面对眼前的哀乐恩怨,自会平静超然。

~罗兰

6/01/2009

我们也曾有过的童真








小学毕业时,姐姐在纪念册里为我写道:希望你永远保有一份童真。
很多年过去了,内在多了世故与保护色,却没忘记这句话,原来保有童真也意味着拥有快乐。
童真不可能再复在,但潜意识里却希望自己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天真。可以为一件小事开心,可以无条件地相信一个人,可以不计较得失。。。
有人说:在孩子的眼中,一切都不可怕,是经验使一个人逐渐对人对事有了戒心与敌意。所以我们都喜欢小孩,从小孩身上,可以找到我们最初最真最美的童真。他们,不严肃不记恨不患得患失,他们单纯真诚,容易自足,快乐简单!
人生最快乐的阶段,莫过于做无忧无虑的小孩啊!


















5/29/2009

也许您也不能

我一直相信,生命中有些事是我们解决不了的。尤其是无关个人,却又深深影响你喜怒的人与事,或环境。
唯一可以努力的,不过是把焦点移去另一个方向,减轻它在你生命中的负面影响。再年纪大一点,我们也许有能力在这些不幸中找到它的价值与意义。

今天,在报章副刊看到信箱辅导。
一个十六岁的少女叙述她不幸的家庭状况:
父母忙于工作,夫妻不和。
父亲说:如果有的选泽,他宁愿不回家。
夫妇吵架时;如果当初不结婚,就不会有孩子,不会有家庭包袱。
少女觉得很不快乐。

张碧芳小姐对个案的回复是:
我觉得你绝对有必要老实面对与及早处理你的困境及情绪。
我在你描述的家庭中,看到这样的画面:
爸爸和妈妈都很勤奋,他们上班,工作,找钱。
妈妈很顾家,下班再累,还得忙于家务。
爸爸很尽力,心里再不愿,还是定时回家探望子女。
爸爸和妈妈都很尽责,夫妻关系不好,还是把家撑下去。。。。

十六岁的孩子,可以从这些角度去看她面对的问题吗?
她可能从她的同学家庭中看到:
别人的父母一样忙于工作养家。
别人的母亲一样每天烧菜煮饭,
不同的是,她的家很吵,她的家很冷。
别人的父母不会不甘愿回家,
别人的父母不会当他们是包袱而是心肝宝贝。

她又如何把父母伤人的话当成好话?
她的年龄她的经历无法给她这份智慧这份豁达!

也许,她从张小姐的提议中看到父母的付出,懂得感恩。但父母的性格已定型,他们也不会一天就成长。。。
他们还会吵架,父亲还会摆出那份不情不愿。。。
少女如何那么坚强那么乐观那么有智慧的度过她漫长的成长岁月?
她只有十六岁。
我无意质疑张小姐的专业。只是想提出自己的想法,因为也许我们大人也不能做到的,孩子更倍感无力。

何不给她更实际的建议,承认家庭存在的问题,自己能做些什么,如果什么也不能做,就努力读书,多参与有益有兴趣的活动,从活动中建立自己的价值与自信,也能得到朋友与师长的情谊,弥补在家缺乏关爱的遗憾。

助人工作中,真心的倾听与感同身受的同理往往比一切的辅导技巧更为重要,它会神奇地给当事人力量与支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