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/14/2012

吴为善教授


吴为善教授是我们<跨文化交际概论>的导师。
导师样子很严肃,看起来还有点凶。
相处十天,才发现他很可爱,常惹得大家哄堂大笑。
昨天上他最后一堂课,拿了我的课本--他编写的书,要求他签个大名。
签了名字后我还得寸进尺要导师留言,他笑着说:等一下我写在白板上。
课后,他在白板上写了二十个字,并写下他的大名,还站立在旁让我们拍照。
他说:谁要我留言的同学自己抄写在我的书上吧!我们没那么听话,只是拍他与他的留言。
拍完照,在班长带领下给导师躹了一个躬。正式结束了这门科。
很荣幸可以上导师的课,导师在明年一月就退休了,不论未来是不是还有机会见面,永远会记得这位博学及和蔼的老师,也希望他有个精彩的退休生活。


12/11/2012

培养孩子的自信

今天上的<跨文化交际概论>,有一个美国教育者的案例是十分值得我们深思的。
案例提到一个中国教育者隨团到美国,并参观了当地一所幼儿园。当时,一位叫珍妮的老师正在教导一群五六岁的美国儿童。
珍妮老师先指着身后几个大书橱里的名家著作,告诉孩子们这些伟人写的书曾感染与激励过许多人。然后,她希望小朋友也动手书写一本自己的书,像那些有许多著作的伟人一样。孩子在珍妮老师的指导下,涂鸦式地写几页句子,或画几张画。完成后,老师把孩子们的作品用考究的封面装帧好,然后把他们的名字打印上去,再写上一个著字,并把孩子们的"书"排放在名著的旁边,孩子们为此而欢呼,彷佛成了伟人一样。老师对孩子们说: 你们每一个都很棒,当今的布什、克林顿总统像你们的年纪时也不曾写过书。接下来,老师也评论孩子的作品,并给予适当的赞美。
珍妮老师后来告诉中国教育者,注重能力培养和建立自信心是美国幼儿教育的核心。
今天导师提到的几个案例,我特别喜欢这个案例。东方教育如大马教育在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,很多时候更要死记硬背,把许多知识往脑子里塞,忽略其他方面的发展,如信心的培养。然而自信往往是一个孩子在学习路上主要的支柱。
当孩子从外在因素获得信心后,他们会更有推动力发展自己各方面的能力,而关键的外在因素往往来自他们身边的人,如父母与老师。我们当今的教育制度下无法让孩子更全面发展他们的自信心,尤其过于深奥的马来课文更扼杀了孩子们的自信与兴趣。
环境无法改变,培养孩子的自信却是重要的,老师与父母可以做的,也许就在日常生活当中,为孩子注入更多信心,给予他们更多的掌声,让他们在成长路上走得更稳健。
(案例源自<跨文化交际概论>吴为善,严慧仙著>

12/09/2012

校工的豆沙饼

今天是周日,我在食堂上网,做功课。
今天没上课,学校是静悄悄的。
只有我与几位同学留在这里。
外面下着雨,感觉有点冷。
没有出去吃晚饭的打算,
只吃了同学的两片面包,
肚子没有填满。
校工此刻出现了,
拎了两包豆沙饼送给我们吃。
他说他刚回安顺,
顺道带手信给我们。
上次他也送了一大袋土产给我们。
连声谢谢后就不客气地吃豆沙饼。
豆沙饼很好吃,
除了新鲜美味,
其实也包含了一位老先生的人情味。
让即将离开学校的我,特別有感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