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都痛心地问:现在的学生怎么了?想想要捅别人一刀,很多人都办不到,何况是五十刀?对象竟是自己喜欢的女生......这似乎是精神状况出现问题了。
我并非心理专家,但想在这里说说关于教育的想法。
关于老师的职责,本该以“教”“育”为核心。减少文书工作,赋予老师合理的纪律权力,都能让老师有更多时间关注学生,使教学变得更有效率。当现今社会都提倡“爱的教育”时,我们却忽略了现实考量,在家庭教育中,爱的教育能容易实行,但在课堂上,老师面对的是一群学生,所谓的爱的教育,只让欺善怕恶的学生得寸进尺。当老师花大量时间维持班秩序时,又如何有效的教导学生?适度的体罚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,也让学生懂得守规矩、知分寸这些重要的人生课题。
关于家长,他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人物,既然选择成为父母,就有责任投入时间教育孩子、关心孩子、理解孩子和陪伴他们。只要亲子关系是亲密的,孩子自然愿意敞开心胸,把心事告诉父母,父母也更了解孩子们的想法,及时发现孩子面对的问题。除此之外,家庭教育不仅是说爱而已,也应该教导孩子正确的人生观,让他们学习面对失败与挫折,培养孩子的韧性,以后才有能力坚强地面对人生的挫败。
关于考试,有许多专家或家长认为孩子们应该快乐学习,有个快乐的童年很重要,认为不要过于注重分数,然而“快乐”真的是成长最重要的意义吗?考试从古至今都存在,必然有其意义。考试不仅检视学生的学习进度,也是老师教学的一份回馈表,从中知道自己教学不足的地方并加以改进。很多时候,分数也往往不仅是一个数目,它隐藏着孩子的学习态度,一个成绩好的普通学生,表示他对自己负责,是个努力和自律的人,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人格特质,是陪伴孩子一生的宝贵“财产”,反之亦然。
如今UPSR,PT3相继废除了,学生没有了阶段性的“重要”学习目标,于是有更多时间和藉口上网浏览,如果父母不加以节制,没从旁监督,他们会沉迷于各类网络游戏,浪费宝贵的时间,荒废学业。许多后进生因为跟不上学业,融入不到校园生活,进而讨厌上学、选择逃学,制造层层的社会问题。青少年是最重要的学习阶段之一,如果在该努力的时期没努力,无法打好知识与语言基础,在未来的人生里,也可能面对诸多问题和困难,为年少的不努力付出代价。所以,考试是必要的。
关于后进生,因为跟不上课程进度,屡屡遭受师生的异样眼光或排挤,或者无法在学校里找到价值感和自信而自暴自弃。他们都会选择逃学,甚至辍学来逃避自己的问题,这些年纪小又没工作能力的孩子常常成为坏人的目标,此外,这群孩子也可能因为逃避现实而沉沦于虚拟世界里,导致无法适应现实生活,成为社会问题的来源之一。父母与老师同学的关爱、包容和帮助都是这群弱势学生极度需要的。
教育,是国家发展的基石,是社会文明的要素,是家庭、个人改变命运的途径。在教育这条路上,愿各方都尽自己的责任,毕竟国家、社会、个人,是环环相扣,息息相关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