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/20/2014

卡巴星

清明节家人聚会时,
大姐才称赞卡巴星。
言犹在耳,
他却离开我们了。

当天听到这个消息,
先是愕然,后是难过。

真正的政治家
在我国已是凤毛麟角,
可是现在也走了一个。

这几天,
媒体都报道他的新闻,
卡巴星许多不为人知的事,
都因为他的离世而曝光了。

这位年过七十的老人,
每月得处理接近百宗案件,
他说他的字典里没有退休。
即使坐在轮椅上行动不便,
却比我们有着更完整的灵魂。
和比我们更热爱自己的生命。

身为著名的资深律师,
他秉着公正与公义的信念,
为许多冤案伸张正义。
赵明福,亚丹杜亚,
朱玉叶,安华。。。
这些受害者的家属说:
卡巴星分文不收
只想为受害者讨回公道。
朱玉叶父亲说:
卡巴星让他相信
人间还是有正义。

一个被判死刑的前毒贩说:
他只付RM3000,
卡巴星把他从死亡边缘拉回来,
卡巴星的一句:不要再做了,
让他感受这位律师的用心,
决定洗心革面,重新做人。
他用他的专业知识,
拯救了许多边缘人,
犹如现实中的超人。

而他选择踏入行动党,
选择一个无法当官的在野党,
而且几十年来,始终如一,
并坚守自己的政治原则,
无私无畏,敢怒感言。
可说是一个真正的政治家。

卡巴星走了,
就在今天早上出殡。
他永远离开我们了。

这几天看他的新闻,
除了难过与伤感外,
也从他的人生中得到启发:
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珍贵的,
一定要好好珍惜,过得精彩。
即使遇到任何棘手问题,
我们都不能屈服于困难,
一定要勇敢,战胜到底。

而从事法律的工作者,
是否也从他身上得到启发?
善用自己的法律知识,
让正义那道亮光,
照到更远的地方去,
帮助更多需要的人?

身为政治人物的官员们,
是否从他的葬礼中体会了一些事?
人的一生功过是非到死后才能做结论,
政治人物要得到怎样的历史评价,
就视乎做官时的努力与贡献,
只有真正为民为国的政治人物,
才能得到人们的敬仰与留念,
才能在历史功绩中流芳百世。

卡巴星啊,
虽然您逼不得已“退休”了,
但是您的亮光,
会在我们的心里,
永远都不会熄灭。

















4/13/2014

星期天

今天是星期天。
七时闹钟响了,
七点半才起身。
煮了狗粮,
爸爸带着fifi和boy散步回来了。
我唤它们吃饭,
fifi狼吞虎咽,
好像饿了几天,
boy看了一眼没兴趣走开了。
我拉高嗓子:
boyboy吃饭啦!
fifi吃完自己的,
也把boyboy的吃完。
就那么一会儿,
食物全进入fiffi的肚里。
我来不及拯救那盘食物,
就对着fifi骂:
肥婆,干嘛吃了别人的东西?
你还不够肥吗??
它瞪了瞪我,
无视我的生气。
我真想揍它一顿。

今天到老人院,
两个月没来了。
跟院里的老人聊了一些,
坐轮椅的阿伯呢?
去世了,几个月了。
一个大叔说。
我最后一次见他,
已经有预感他不久人间。
之后,我没有勇气问,
死亡,是一件伤感的事,
尤其是凄凉的离开。
今天我们却碰到了这个话题。
每个人难免一死,
我与两个大叔,
不知谁说了这句话,
大家都沉默了片刻,
这个地方,
往往是生命告别的驿站。
"可是我们得活的好一些",
结果我说了这句话。
朋友叫我不要再来老人院了,
他说那个地方死气沉沉。
可是为什么我们不能把阳光带进来呢?

邻家的小妹妹来我家温习功课。
她突然问我:
“为什么你总是叫我小妹妹?”
我有些惊讶她的问题。
不知几时开始,
我叫她小妹妹,
家人也叫她小妹妹,
连小展也叫她小妹妹。
好像已经是理所当然的事。
可是小妹妹真的不小了,
她已经五年级,
并且也有一百五十多cm身高。
最后我还是回答她的问题:
因为你长得可爱啊!
她立刻脸红了起来。
其实这样的称呼里,
或多或少包含了疼惜的味道吧!
希望这次她的考试能顺顺利利。

四月中了,
我五月尾也要面对考试。
年初,一个同学跟我通电话,
他提醒我要早做准备,
并说那几门课的资料好像一本百科全书。
哪有那么夸张呢!我心想。
现在我拿起《古代汉语》的书来读,
就发现如果我再不好好读书,
恐怕真得来不及消化所有的东西了。
所以,四月与五月的日子,
除了工作之外,
准备小论文和读书,
就是我最重要的任务了。

这个星期天的晚上,
就留给我的书本吧。








4/06/2014

《寒夜》读后感

天永远带着愁容,
空气永远是那样地闷。 ~《寒夜》

今天看完了巴金的《寒夜》,
这是第二次看《寒夜》了。
第一次是在十九岁,
读后的感想已经忘记了。
第二次看完后心情却是沉重的。

寒冷与黑暗,
被隐喻为悲伤与绝望,
《寒夜》确实控诉着一个悲哀的时代。
我看着这本书,
仿佛也掉入了那个时代的悲伤中,
战争,贫穷,疾病,不公,黑暗和寒冷;
文字,牵引我的情绪,
心情愈看愈低落。
这当然不是作者的原意,
诚如作者所言,
他不过用他虚构的故事,
反映了他的那个年代的面貌,
一切都是他耳闻目睹的小事,
却真实反映了当时小市民的悲苦。

故事发生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后期
与抗日胜利初期的一个平凡家庭。
故事围绕在一个知识份子的家庭,
他们都受战争的苦,过着艰难的日子,
母亲汪母本来是读书人,
被逼扛起家务,辛苦操劳,
虽然深爱儿子,却心胸狭窄,
她看不惯媳妇曾树生不做家事,
只会打扮得花枝招展去工作应酬,
以致两婆媳间时时争锋相对。
儿子汪文宣不愿得罪两方,
时常忙着安抚两人,两边说好话,
但是婆媳的关系从来没好过。
家中的气氛不是死气沉沉,
就是吵吵闹闹,很少和谐。
连十三岁的孙子小宣也很少笑容,
忧心学费又担心跟不上学业。
本来儿子与媳妇都是有理想的人,
他们希望办教育事业,
却因为战争而无法实现理想,
只能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。
那个没办法施展抱负,
生活又因物价高涨而艰苦的日子,
让大家都看不到出路。
 
文宣郁郁寡欢,唉声叹气,
在职场在家里都忍声吞气,
结果得了肺病而痛苦地死去;
树生选择及时享乐,
寻求外在刺激快乐,
最终决定逃离家庭,
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,
最终却失去了一个完整的家。
丈夫在胜利日当天死去,
小宣和婆婆却不知去向。
夜,又黑又冷,
女人不知何去何从。
在抗日战争胜利后,
大家沉浸在胜利的欢乐时,
这个家却变得支离破碎。

而我想,
战争固然为人们带来不幸,
而事实上,
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可悲之处。
然而个人的性格,
也会为自己带来悲剧。
汪母如果肯接受媳妇,
感谢她为家庭的付出;
曾树生如愿意礼让长辈,
减少玩乐减少应酬;
汪文宣不要当老好人,
勇敢表达自己的感受;
也许苦日子就不会那么苦了。

而且无论处在何时何地,
自信不能轻易失去,
快乐也要在苦中找,
希望别被寒夜夺走,
不然外在环境还没打倒我们,
我们就被内在的敌人弄垮了。



















3/30/2014

国家需要我们的支持

黄秋生先生针对马航飞机失联的事在面子书发表言论,我不是他的粉丝,但却在朋友的分享里看到他的贴文。带着好奇,我想知道中港网民对此事的意见而看了部分粉丝的留言。
意外地,我看到的是更多马来西亚网友的留言。他们,大部分粗言粗语在骂马来西亚政府;他们,言之凿凿揭露了许多丑闻;他们,以可怜的受害者身份,期望别国人民的同情与怜悯。
就好像一个大家庭的成员,集体责备他们的大家长;不是理性的批评,不是建设的指责,而是更多破坏性的情绪宣泄。
我们的国家因此变好了吗?我们真的因此找到拯救者来拯救我们了吗?
别人可能一句:你们真可怜啊!除了这句话,你还能期待别人给我们什么呢?或许,在别人眼里,我们就是一群在高压家长管制下,性格被扭曲的一群怪胎。
据报道,中国游客将会因马航事件而减少,让我们的旅游业深受打击,估计马来西亚旅游收入将损失40亿至80亿。零售业也因此受影响,我们不知道这样的冲击会维持多久,但下半年我国的经济肯定因马航事件而重重受挫。国家受难,人民不会幸免。
马来西亚,在这场灾难中,不会在自己的国民谩骂声中变得更好。
此时此刻,我们需要的是团结一致,共同祝福。是的,这个国家,需要我们的努力,也需要我们的祝福。
把我们的善意表达在乘客与机组人员家属身上吧。每个祝福,每句善语,都是一种力量,让受伤的人不孤独。
马来西亚,这个小国,即使能力不足,我们却还拥有人性中最可贵的单纯与善良。
把我们的愤怒化为努力的动力吧,这个国家,即使政府不济,我们的国民一样能自强不息,逆境向上,生产有素质的产品,提供最好的服务。
把无理的谩骂视而不见吧,这个国家,即使教育不是一流,我们却拥有自己的涵养,懂得自制,懂得礼貌。
这个受伤的国家需要疗伤,这个受惊的国家需要鼓励,我们每个国民,责无旁贷。拯救者不会出现,我们每个国民,就是国家的拯救者!






3/23/2014

莫名的失去

今天到公公婆婆的坟前拜祭。
堂哥说不用烧先进的用具給他们,
烧了他们也不会用啊。

我在想,
如果有前生来世,
公公婆婆也投胎了。
婆婆离世时,
我还没有出生;
公公不在时,
我 才几岁。
那么多年过去了,
我们这些活着的人,
是否还在他们的记忆里?

但是他们却活在大家的心里了。
 
妈妈的葬礼结束后,
姐姐说我们永远跟妈妈道别了,
当时笃定的相信,有一天,
我同样会走一样的路,
在未知的空间里相遇。

当然后来我知道,
那真是正式离开了。

心里已接受了。

那份悲伤,
留在心里
还是很久,
淡却长。

这份感觉,
让我对失联飞机的乘客家属,
有了一份同理。
莫名的失落,
是一份多么难受的经历?
那份难熬的折磨,
一天就是一世纪吧。
难怪失控,忧郁。
莫名的失落
往往带来的是辅导学里的
“未完成悲伤”,据知,
这种悲伤比一般的失去,
更艰巨,更哀伤,
更加患得患失。

还有多久的等待?
没有人能确定,
是生是死?
更是一个未知数,
但活着与等待的人,
须要坚强与支持,
却是肯定的。

祝福你们,
请为生命好好加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