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/06/2014

《寒夜》读后感

天永远带着愁容,
空气永远是那样地闷。 ~《寒夜》

今天看完了巴金的《寒夜》,
这是第二次看《寒夜》了。
第一次是在十九岁,
读后的感想已经忘记了。
第二次看完后心情却是沉重的。

寒冷与黑暗,
被隐喻为悲伤与绝望,
《寒夜》确实控诉着一个悲哀的时代。
我看着这本书,
仿佛也掉入了那个时代的悲伤中,
战争,贫穷,疾病,不公,黑暗和寒冷;
文字,牵引我的情绪,
心情愈看愈低落。
这当然不是作者的原意,
诚如作者所言,
他不过用他虚构的故事,
反映了他的那个年代的面貌,
一切都是他耳闻目睹的小事,
却真实反映了当时小市民的悲苦。

故事发生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后期
与抗日胜利初期的一个平凡家庭。
故事围绕在一个知识份子的家庭,
他们都受战争的苦,过着艰难的日子,
母亲汪母本来是读书人,
被逼扛起家务,辛苦操劳,
虽然深爱儿子,却心胸狭窄,
她看不惯媳妇曾树生不做家事,
只会打扮得花枝招展去工作应酬,
以致两婆媳间时时争锋相对。
儿子汪文宣不愿得罪两方,
时常忙着安抚两人,两边说好话,
但是婆媳的关系从来没好过。
家中的气氛不是死气沉沉,
就是吵吵闹闹,很少和谐。
连十三岁的孙子小宣也很少笑容,
忧心学费又担心跟不上学业。
本来儿子与媳妇都是有理想的人,
他们希望办教育事业,
却因为战争而无法实现理想,
只能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。
那个没办法施展抱负,
生活又因物价高涨而艰苦的日子,
让大家都看不到出路。
 
文宣郁郁寡欢,唉声叹气,
在职场在家里都忍声吞气,
结果得了肺病而痛苦地死去;
树生选择及时享乐,
寻求外在刺激快乐,
最终决定逃离家庭,
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,
最终却失去了一个完整的家。
丈夫在胜利日当天死去,
小宣和婆婆却不知去向。
夜,又黑又冷,
女人不知何去何从。
在抗日战争胜利后,
大家沉浸在胜利的欢乐时,
这个家却变得支离破碎。

而我想,
战争固然为人们带来不幸,
而事实上,
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可悲之处。
然而个人的性格,
也会为自己带来悲剧。
汪母如果肯接受媳妇,
感谢她为家庭的付出;
曾树生如愿意礼让长辈,
减少玩乐减少应酬;
汪文宣不要当老好人,
勇敢表达自己的感受;
也许苦日子就不会那么苦了。

而且无论处在何时何地,
自信不能轻易失去,
快乐也要在苦中找,
希望别被寒夜夺走,
不然外在环境还没打倒我们,
我们就被内在的敌人弄垮了。



















没有评论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