认识明姨两年,我们很少交谈。
这次,我送她回家。
漫漫长路,我们有了一次简短交流。
“明姨有宗教信仰吗?”
明姨是个七十多岁的长者。
“没有。我告诉你,没有宗教也没关系,最重要是心地善良,你看我,理发的老顾客一天比一天少,可是很奇怪哦,每当我没钱时,就有人塞钱给我,我相信善有善报。”
好人就能善终? 我不全然认同。
但我相信,有些人就是把助人当是教义,实践于生活里。
伟大的,舍己为人,如灾难中仅仅只为救人的英雄们。
又或者,像明姨一样,多年来,默默地为老人义务剪发。平凡坚持。
是的,有这样的人,不是基督徒,回教徒,也不是佛教徒。
但他们却是实实在在的信徒。真心,且虔诚。
他们的信仰--叫善良。
4/18/2010
4/11/2010
我的学生小圆
小圆是我的补习学生。
当初,他奶奶联络上我,就表明小圆的成绩很差。
上了几堂课,奶奶就问起他的情况。
我如实地说:小圆虽然六年级了,可是基本的加减概念还很模糊。语文科更加是无法跟上该有的程度。
奶奶红了眼眶,“我们从来没停止帮助他,但他还是这样!”
我想小圆也对自己充满无力感。
我问小圆:喜欢上学吗?
小圆摇摇头。
学生会看不起一个又差又笨的同学。
老师不会喜欢一个影响教学进度的学生。
学校没有给小圆建立存在价值,反而提供了一个让他无地自容的场所。
小圆的快乐天堂来自那四四方方的电视箱,里面色彩斑斓,生动可爱的卡通让他忘却现实压力。
社会有很多精英,同样也有很多小圆。
他们无法适应现有的教育制度,他们生活不富裕,他们也许也像小圆一样,在单亲家庭长大,爸爸或妈妈忙于生计无法兼顾他们。
他们未来的故事情节,却依循这样的轨道:
他们顺利上中学,他们听不懂老师讲什么,结果他们讨厌学校,然后逃学,之后辍学,无所事事,再结交猪朋狗友。。。
我们的学校没停止过栽培优资生以提高校誉,
我们的父母锲而不舍地追求全A的孩子,
我们的报章不断地褒扬优秀生,
我们对聪敏的学生过于崇拜追求。
我们在不知不觉中,成了别人悲剧里的推手。
当初,他奶奶联络上我,就表明小圆的成绩很差。
上了几堂课,奶奶就问起他的情况。
我如实地说:小圆虽然六年级了,可是基本的加减概念还很模糊。语文科更加是无法跟上该有的程度。
奶奶红了眼眶,“我们从来没停止帮助他,但他还是这样!”
我想小圆也对自己充满无力感。
我问小圆:喜欢上学吗?
小圆摇摇头。
学生会看不起一个又差又笨的同学。
老师不会喜欢一个影响教学进度的学生。
学校没有给小圆建立存在价值,反而提供了一个让他无地自容的场所。
小圆的快乐天堂来自那四四方方的电视箱,里面色彩斑斓,生动可爱的卡通让他忘却现实压力。
社会有很多精英,同样也有很多小圆。
他们无法适应现有的教育制度,他们生活不富裕,他们也许也像小圆一样,在单亲家庭长大,爸爸或妈妈忙于生计无法兼顾他们。
他们未来的故事情节,却依循这样的轨道:
他们顺利上中学,他们听不懂老师讲什么,结果他们讨厌学校,然后逃学,之后辍学,无所事事,再结交猪朋狗友。。。
我们的学校没停止过栽培优资生以提高校誉,
我们的父母锲而不舍地追求全A的孩子,
我们的报章不断地褒扬优秀生,
我们对聪敏的学生过于崇拜追求。
我们在不知不觉中,成了别人悲剧里的推手。
4/04/2010
遗憾
一个年轻人,与父亲相处不好,常常吵架。
一个晚上,父亲在客厅等了儿子整晚,说有事与他相谈。年轻人回来后,以为父亲又有事找他麻烦,于是以很累为由明早再说打发了父亲。
第二天一早,年轻人就出去了。哥哥来了一通电话说:爸爸心藏病发作,送进了医院。
赶去医院的年轻人却无缘再见父亲一面了,因为,他父亲抢救不果,离开了。父亲当晚要说的话,成了他永远也不懂的“遗言”。
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。据知,年轻人在台上叙述这段人生悲痛时,是那么地伤心欲绝。
我们从别人的转述中,听了这故事。
大家都静默不语。室内,显得一片寂静。
是感同身受?是为这对父子惋惜?
我相信,在一段关系里的对错外人很难厘清,唯一肯定的是:关乎生命的遗憾往往是无法弥补的。
然而,生活依然要过,背负一辈子的心理负担郁郁不乐一生,只会辜负赐与我们生命的父母。
就把那么深刻,烙印心底的伤痛,化为一种警戒。
提醒自己,不重蹈覆辙;告诉别人,减少生命中的遗憾。
所有生命故事的发生,意义也许就是如此。
一个晚上,父亲在客厅等了儿子整晚,说有事与他相谈。年轻人回来后,以为父亲又有事找他麻烦,于是以很累为由明早再说打发了父亲。
第二天一早,年轻人就出去了。哥哥来了一通电话说:爸爸心藏病发作,送进了医院。
赶去医院的年轻人却无缘再见父亲一面了,因为,他父亲抢救不果,离开了。父亲当晚要说的话,成了他永远也不懂的“遗言”。
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。据知,年轻人在台上叙述这段人生悲痛时,是那么地伤心欲绝。
我们从别人的转述中,听了这故事。
大家都静默不语。室内,显得一片寂静。
是感同身受?是为这对父子惋惜?
我相信,在一段关系里的对错外人很难厘清,唯一肯定的是:关乎生命的遗憾往往是无法弥补的。
然而,生活依然要过,背负一辈子的心理负担郁郁不乐一生,只会辜负赐与我们生命的父母。
就把那么深刻,烙印心底的伤痛,化为一种警戒。
提醒自己,不重蹈覆辙;告诉别人,减少生命中的遗憾。
所有生命故事的发生,意义也许就是如此。
3/28/2010
生活随笔(1〕
3/25/2010
“请把我的骨灰撒在超市的顶上。。。”
我们做不到道德完美,但可以在不断修正中学习做一个更好的人。
周日上弟子规课,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:
它发生在一个西方国家。
一位母亲年老了,孩子们把她送去老人院,从此不闻不问。
老母亲在老人院里,总喜欢站在一扇窗口前,遥望对面的超级市场。老人院的工作人员很奇怪,后来才知道,老人的孩子习惯来这间超市买东西,但却从没顺道探望他们的母亲。渴望见孩子的老人,就用这样的方式,看看她的孩子。
一天一天过去了,老人也接近了人生的终点。
工作人员联络上她的孩子们,告诉她的孩子,她已是不久人间了。狠心的孩子还是以诸多理由拒绝见母亲。
工作人员问老人有什么遗愿,老人说:请把我的骨灰撒在对面的超市顶上,让我有机会再看看我的孩子。
故事讲完了,老师揩了揩眼角说:每次说这故事我都想哭。
请把我的骨灰撒在超市顶上,是一份母亲对孩子至死不渝的爱,也是一个社会问题。
我没哭,我没怀疑母爱,我在想:做母亲的,是不是用错了爱的方法??
在我的生活里,我见过很多的母亲父亲。他们都那么地爱自己的孩子。
有钱的,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最棒的教育;没钱的,也想尽办法,给孩子最好的一切。
父母那么地竭尽所能,用尽所力,就是希望孩子好,但一切的付出,得到的并不一定是善果。
我见过的一些孩子,就是父母太泛滥的爱而变得自私无礼傲慢懒惰不知感恩为何物。。。
我见过的一些孩子,就是父母太泛滥的爱而变得自私无礼傲慢懒惰不知感恩为何物。。。
有学问没道德,破坏力更大,反之,有道德没学问,就不会危害社会家庭,而当一个人有了道德,也自然会尽自己的本分,做好自己的责任。
道德的塑造,似乎比一切更为重要。
父母要有好的孩子,社会要有有用的人,那么孩子的道德培养是不可忽略。同时德行的培养是越早越有效,父母在注意孩子学业表现的同时,千万不要忘了真正的道德教育。
订阅:
博文 (Atom)